资讯
针灸的处方
2020-12-24
针灸处方是在分析病因病机、明确辨证立法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腧穴和刺灸法组合而成的。作为针灸临床治疗的实施方案,处方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的优劣。因此针灸处方必须在中医基本理论和针灸治疗原则的指导下,根据各种刺灸法的特点和腧穴的特异性,严密组合,做到配穴精练,方法得当,以更好地发挥针灸的治疗作用。针灸处方包括两大要素,即穴位和刺灸法。

针灸穴位

 

一、穴位的选择

腧穴是针灸处方的第一组成要素。选取适当的腧穴是配穴的先决条件,人体每个穴位都有相对的特异性,其主治功能不尽相同。只有依据经络、腧穴理论,结合临床具体实践,掌握取穴的一般原则,才能合理地选取适当的腧穴,为正确拟定针灸处方打下基础。穴位的选择应遵循基本的选穴原则和配穴方法。

(一)选穴原则

选穴原则是临证选取穴位应遵循的基本法则,包括近部选穴、远部选穴、辨证选穴和对症选穴。近部、远部选穴是主要针对病变部位而确立的选穴原则,辨证、对症选穴是针对疾病表现出的证候或症状而确立的选穴原则。

1、近部选穴近部选穴是指选取病痛所在部位或邻近部位的腧穴。这选穴原则的依据是腧穴普遍具有近治作用的特点,体现了“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的治疗规律。例如,眼病取睛明、耳病取听官、鼻病取迎香、胃痛取中脘、膝痛取膝眼等,皆属于近部选穴。

近部选穴适用于所有病证,尤以经筋病和筋骨病最为常用。如《灵枢.经筋》指出治疗经筋病的基本原则是“以知为数,以痛为输”。《素问.调经论》也说:“病在筋,调之筋;病在骨,调之骨:燔针劫刺其下及与急者。”都说明经筋病和筋骨病皆应以局部选穴为主。如面瘫属阳明经筋病,宜首取面部穴位: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膝骨性关节炎、网球肘、踝关节扭伤等筋骨病也都应取局部穴位为主。


640.webp (13)

 

2、远部选穴远部选穴是指选取距离病痛较远处部位的腧穴。这选穴原则的依据是腧穴具有远治作用的特点,体现了“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治疗规律。例如,耳鸣取中清、胃痛取足三里,巅顶头痛取太冲,久病脱肛取百会、急性腰痛取水沟等,均为远部选穴的具体应用。

远部选穴在针灸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尤以在四肢肘滕关节以下选穴,用于治疗头面、五官、躯干、脏腑病证最为常用。(灵枢,终始)所说的“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着高取之,病在头者取之足,病在腰者取之腘”都属于远部选穴。“四总穴歌”之“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更是远部选穴的典范。

3、辨证选穴辨证选穴就是根据疾病的证候特点,分析病因病机而辨证选取穴位的方法。临床上有些病证,如发热、昏厥、虚脱、癫狂、失眼、健忘、嗜睡、多梦、贫血、月经不调等均属于全身性病证,因无法辨位,不能应用上述按那位选穴的方法。此时,就必须根据病证的性质进行附证分析,将病证归属于某脏腑或经脉,然后再按经选穴。例如,失眠,若心肾不交者.归心、胆两经,应在心、胆两经选穴,可取神门、丘墟;属心脾两虚者,归心、胆两经,应在心、脾两经选穴,可取神门、三阴交。也可根据辨证所属的脏腑,取相应的背俞穴,如心脾两虚者也可取心俞、脾俞等。

4、对症选穴对症选穴是根据疾病的特殊症状而选取穴位的原则,是腧穴特殊治疗作用及临床经验在针灸处方中的具体应用,也称经验选穴。如哮喘选定喘穴、虫证选百虫窝、腰痛选腰痛点、落枕选外劳宫、小儿疳积取四缝、面瘫取牵正、痔疮取二白、目赤取耳尖、发热取大椎、痰多取丰隆等。

(二)配穴方法

配穴方法就是在选穴原则的指导下,针对疾病的病位、病因病机等,选取主治相同或相近,具有协同作用的腧穴加以配伍应用的方法。其目的在于加强腧穴之间的协同作用,相辅相成,提高治疗效果。具体的配穴方法,主要有按部配穴和按经配穴两大类。

640.webp (14)

 

1.按部配穴按部配穴是结合身体上腧穴分布的部位进行穴位配伍的方法,主要包括上下配穴法、前后配穴法、左右配穴法。

(1)上下配穴法:上下配穴法是指将腰部以上或上肢腧穴和腰部以下或下肢腧穴配合应用的方法,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如风火牙痛,上取合谷,下取内庭;脱肛,上取百会,下取长强。另外,传统的八脉交会穴配伍也体现了这一特点,如胸腹满闷,上取内关,下取公孙;咽喉疼痛,上取列缺,下取照海;颈椎病,上取后溪,下取申脉等。

临床上还有在病变的局部、邻近和远端同时取穴,古称“天人地三才”配穴法。如眼病,可以取局部的睛明、邻近的风池和远端的光明相配伍。

(2)前后配穴法:前后配穴法又称“腹背阴阳配穴法”,是指将人体前部和后部的脑穴配合应用的方法,主要指将胸腹部和背腰部的腧穴配合应用,在《内经)中称“偶刺”。此法多用于治疗脏腑和躯干病证,俞募配穴法即属于此法。如胃病,前取中院,后取胃俞:便秘,前取天枢,后取大肠俞:咳嗽、气喘,前取天突、膻中,后取肺俞、定喘:中风失语,前取廉泉,后取哑门;脊柱强痛,前取水沟,后取脊中等。

(3)左右配穴法:左右配穴法是指将人体左侧和右侧的腧穴配合应用的方法。本方法是基于人体十二经脉左右对称分布和部分经脉左右交叉的特点总结而成的。临床应用时,一般左右穴同时取用,以加强协同作用。如胃痛可选双侧足三里、内关、公孙等。当然左右配穴法并不局限于选双侧同愉穴,如左侧面瘫可选同侧的太阳、颊车、地仓和对侧的合谷。

2.按经配穴:按经配穴就是按经脉理论和经脉之间的联系进行配穴。临床上常用的有本经配穴法、表里经配穴法、同名经配穴法。

(1)本经配穴法:本经配穴法是某一脏腑、经脉发生病变时,即选某一脏腑经脉的腧穴,配成处方。如肺病咳嗽,可取局部腧穴肺募中府,同时远取本经之尺泽、太渊:胃火循经上扰导致的牙痛,可在足阳明胃经上近取颊车,远取该经的荧穴内庭。运用某条经的起止穴配穴治疗本经病证,称首尾配穴法,也属于本经配穴法的范畴,如睛明、至阴治疗坐骨神经痛。

(2)表里经配穴法:表里经配穴法是以脏腑、经脉的阴阳表里配合关系,作为配穴依据。即某一脏腑经脉有病,取其相表里经腧穴组成处方施治。例如,肝病以足厥阴肝经期门、太冲配足少阳胆经阳陵泉:腰痛以足太阳膀胱经肾俞、委中配足少阴肾经大钟等。另外,原络配穴法是表里经配穴法中的特殊实例,在特定穴的临床应用中将详细论述。

(3)同名经配穴法同名经配穴法是在同名经“同气相通”的理论指导下,以手足同名经腧穴相配。如牙痛、面瘫、阳明头痛,取手阳明合谷配足阳明内庭:落枕、急性腰扭伤、太阳头痛,取手太阳后溪配足太阳申脉:失眠、多梦,取手少阴神门配足少阴太溪。

640.webp (15)

 

临床上治疗关节肌肉的扭伤或疼痛,多用关节对应取穴法,即肩关节与髋关节对应,肘关节与膝关节对应,腕关节与踝关节对应,也属同名经配穴法。如右外踝扭伤,肿痛在足太阳膀胱经申脉穴处者,可在左侧腕关节手太阳小肠经养老穴处找压痛点针刺,常有针人痛缓之效。此外,按经选穴还有子母经配穴法和交会经配穴法等。

以上介绍的选穴原则和常见的选穴方法,在临床应用时要灵活掌握,因为一个针灸处方常是几种选穴原则和多种配穴方法的综合运用,如左侧周围性面瘫有味觉减退、听觉过敏和泪腺分泌障碍者,可选同侧的阳白、四白、太阳、颊车、地仓、翳风、足三里、阳陵泉、太冲和对侧的合谷,既包含了左右配穴法,又包含了上下配穴法。因此,选穴原则和配穴方法从理论上提供了针灸处方选穴的基本思路。

二、刺灸法的选择

刺灸法是针灸处方的第二组成要素,包括疗法的选择,具体操作方法和治疗时机的选择。

640.webp (16)

 

(一)疗法的选择

疗法的选择即针对患者的病情和具体情况而确定治疗手段。如《灵枢.九针十二原》认为:九针“各不同形,各以任其所宜”《灵枢.官能》则说:“针所不为,灸之所宜。说明不同的针灸用具各有其适应病证。在针灸处方中,使用何种针灸方法应于说明,如是用毫针刺法、灸法,还是火针、三棱针、皮肤针、耳针、头针、拔罐等,均应注明。在针灸临床上,可以多种方法综合应用,如虚寒性病证,可在毫针刺的基础上,配合灸法,或用温针灸:局部肌肉疼痛,部位局限而固定者可选用刺络拔罐法。

(二)操作方法的选择

当确定了疗法后,要对疗法的具体操作进行说明,如毫针疗法用补法还是泻法,针刺是否留针,留针时间长短:艾灸用艾条灸还是艾生灸,艾灸的壮数义和时间等。尤其是对于处方中的部分穴位,当针刺的深度、方向等不同于常规的方法时,要特别强调。此外,针刺治疗疾病一教可每日1次,急性病痛可每日2次,慢性疾病病势较缓者可隔日1次,应根据疾病的具体情而定。

需要注意的是,本教材下篇各种疾病基本治疗中的操作作,所言“毫针常规刺”是指: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虚实夹杂者补泻兼施,气机逆乱或虚实不明显者用平补平泻法。为避免重复,在各病的操作中不再赘述。

(三)治疗时机的选择

治疗时机是提高针灸疗效的重要方面。一般来说,针灸治疗疾病没有特殊严格的时间要求。但是在临床上,针灸治疗部分疾病在时间上却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讲,如果疾病的发作和加重有明显的时间规律性,应在发作前进行针灸治疗。如痛经可在月经来潮前3~7天开始针灸,直到月经结束为止;女性不孕症,在排卵期前后几天连续针灸治疗等,这样可明显提高疗效。应用子午流注和灵龟八法,对治疗时机有特殊要求,可参见附篇。因此,治疗时机也应在处方中说明。同时,亦可将针灸临床上针灸处方符号-并写上。常用的符号见表4-1。

640.webp (17)




 

这是主编通过学习多年的中医经验总结出来的,现在免费拿出来给您们学习,希望你们一定要认真看完,并转发给更多学习中医的爱好者,大家一起分享。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我们移动健康专家APP里面有更多的中医专家录制的视屏,喜欢的可以去下载看看!!!而且还可以线上和各大中医专家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