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

轻触这里

关闭索引

CT机
【导读】
 CT是“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机”或“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术”英文(Computed Tomography;)的简称CT,是从1895年伦琴发现X线以来在X线诊断方面的最大突破,是近代飞速发展的电子计算机控制技术和X线检查摄影技术相结合的产物。CT由英国物理学家hounsfield在1971年研制成功,先用于颅脑疾病诊断,后于1976年又扩大到全身检查,是X线在放射学中的一大革命。我国也在70年代末引进了这一新技术,在短短的30年里,全国各地乃至县镇级医院共安装了各种型号的CT机数千台,CT检查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地层开,成为医学诊断中不可缺少的设备。
CT(计算机体层成像)简介
CT(计算机体层成像)简介
 
       CT(Computed Tomography),即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 计算机体层摄影 / 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它是利用精确准直的X线束、γ射线、超声波等,与灵敏度极高的探测器一同围绕人体的某一部位作一个接一个的断面扫描,具有扫描时间快,图像清晰等特点,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检查;根据所采用的射线不同可分为:X射线CT(X-CT)、超声CT(UCT)以及γ射线CT(γ-CT)等。
 
X-CT设备的发展史

       自从X射线发现后,医学上就开始用它来探测人体疾病。但是,由于人体内有些器官对X线的吸收差别极小,因此X射线对那些前后重叠的组织的病变就难以发现。于是,美国与英国的科学家开始了寻找一种新的东西来弥补用X线技术检查人体病变的不足。 一、先驱者
奥地利数学家J.Radon在1917年证明二维或三维的物体能够从它投影的无限集合来单一地重建影像,这一理论出现在X线断层影像发明之前5年。1938年在汉堡C.H.F.Mubler的Gabriel Frank首次在一个专利中描述影像重建技术在X线诊断中的应用,他设想用一个光学方法,使用一个圆柱型的透镜把已记录在胶片上的投射影像反投射到另一胶片上,然而,这一直接反投影方法从未能产生比通常的X线断层影像质量更好的影像。Bracewell在1956年将影像重 建原理应用于射电天文学,目的是重建太阳微波发射的影像。1961年Oldendorf叙述了一种 获得头颅中断层密度分布的影像方法,在他的实验中,原始的脑模型是由带有铁钉环的塑料块组成的,他使用同位素131I的放射源和带有闪烁晶体的光电倍增管作为探测器,并采用直接反投影方法作影像重建,结果能分辨模型中的铁钉。
1963年,A.M.CormAck成为正确应用影像重建数学的第一位研究者。同一时期,Cameron和So renson应用反投影技术测量活体内骨密度的分布。
Kuhl和Edwards使用了投影方法和数学处理,为了对复杂分子作电镜观察,还发展了复杂的重 建算法,对脑横断层扫描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二、Godfrey Hounsfield的发明
Godfrey Hounsfield于1967年发明CT设备的基本组成部分:重建数学、计算技术、X线探测器。那时,他在EMI实验研究中心从事影像识别和用计算机存储手写字技术的研究。他证实了有可能采用一种与直接电视光栅方式不同的另一种存储方法,这种方法使信息检索更为有效。
对信息传送精确度的研究表明,X线影像可能是使用信息检索新方法中受益最多的一个领域 。但是这里存在着一个严重的缺点,即将一个二维物体影像迭加在二维胶片上,而且胶片对 X线又很不敏感,就会导致信息量减少。理论计算证明,在扫描一个物体和重建它的影像时 ,应能分辨出衰减系数差0.5%的人体组织。
有人提议从三维物体的各个方向取读数,但是后来断层的方法似乎更适用于影像重建和诊断 ,这就意味着仅需要从单一平面里获取透射的读数。因此,每个光束通路都可以看作联立方程组中许多方程之一,必须解这些联立方程组才能获得该平面的影像。豪恩斯菲尔德根据这个原理用数学模拟法加以研究,然后用同位素作放射源进行试验,用9 天时间产生了数据组,用2~5 h重建出影像。试验结果尽管只能区别衰减系数相差4%的组织,但这一成功还是相当惊人的。James Ambrose博士以人脑组织标本做了扫描研究,结果表明,大有成功的希望,于是决定制造能够供临床使用的机器。
第1台原型仪器于1971年9月安装在Atkinson Moreley医院。1971年10月4日检查了第1位被检者。在1972年4月的英国放射学研究年会上宣告EMI X-CT扫描机诞生了。接着,同年11 月在芝加哥北美放射学会(RSNA)年会上向全世界宣布。Godfrey Hounsfield的贡献在于可以在不伤害被检者而且被检者无任何不适感的条件下对人脑和其他软组织进行检查。
Godfrey Hounsfield因为这个对医学诊断学的贡献而受到一系列的奖励:1972年Meroberl奖,1974年Ziedses断层奖章,1979年的诺贝尔医学奖。

三、CT设备的演变
1.第1代CT扫描机
用于影像重建过程的基本输入是在180°范围内所有的平行射束集合,最简单的办法是通过放在扫描机架上的X线管,产生单一的X线束,在被检者另一侧的机架上放置探测器。X线经过准直器,使之只有沿着焦点和探测器之间的直线辐射线穿过被检者,然后再以一定的速度在与辐射线垂直的方向上移动扫描机架,获得一组透射测量数据。接着扫描架环绕垂直于扫描 平面的中心轴线旋转一个小角度(例如1度),然后再作新的平移扫描,再旋转一个小角度,如此下去,直到旋转180°,完成全部数据集合读取过程,作为影像重建的原始数据资料。

第1台EMI X-CT扫描机是根据这一概念进行设计的,只限于作脑扫描检查。这对神经放射学有极大的影响。因为在当时,该领域缺乏诊断工具。
Robert Ledley 博士试图应用第1代扫描机的原理对全身作检查,设计并制造了被称为A CTA的全身扫描机原型。在1974年2月14日为第1位被检者做了检查。尽管获得的影像很模糊 ,但它昭示了全身扫描机的未来。
2.第2代CT扫描机
第2代CT扫描机只是在第1代扫描机的基础上,在1个扇形角度内安放几个探测器代替1个探测器。
在1次平移时间内,有几个探测器同时记录许多平行射束。然而它们是在不同角度下同时被记录的,结果X线被利用的部分较多。每次机架平移以后的旋转角不再是1°那样小的角度,而是转过与包括探测器阵列的X线扇形顶角一样大的角度。

第2代CT机的第1台扫描机Delta 50在1974年12月由俄亥俄核子公司推出。它有2 行探测器,每行3个。1975年3月EMI公司推出带有30个探测器的扫描机。当探测器数量增加1 0倍时,扫描速度几乎提高10倍。
由于第1代和第2代CT机扫描速度慢,仅被应用于神经科检查,因为头颅和脊椎能较方 便地固定,不会因器官的运动引起伪影。第2代快速CT扫描机开始用作全身检查.
3.第3代CT扫描机
第3代CT扫描机有一种完全新型的结构。平移运动已经被取消,探测器安装的扇形角度 已扩大到全身横面,并将300~1000个探测器依次排列在一个扇形区域内,

第3代CT扫描机旋转速度也大大提高,旋转1周约1.9~5 s。由于旋转速度快,被检者可屏住呼吸,使体内器官位置相对固定,因而几乎很少引起运动伪影。

第3代CT扫描机是1974年由Artronix公司首次生产的脑扫描机。1975年夏天通用电气公司(GE)推出了乳房扫描机。1977年春天飞利浦公司研制出第3代CT机的改进型,其中包括几何放大原理的应用,它改变了X线源和旋转轴之间的距离,同时X线源和探测器相对关系保 持固定,这就意味着可根据使用要求扫描较小或较大的区域,且都使用尽可能多的探测器,因而在扫描较小的物体时,能得到较高的空间分辨率。
第3代CT机目前应用最广泛,为改进其空间分辨率,各厂商纷纷增加探测器的数量。
4.第4代CT扫描机
第4代CT扫描机是在第3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探测器形成一个环形阵列,扫描时探测器静止不动,X线球管在探测器阵列圈内旋转扫描,这种结构消除了探测器故障引起的环形伪影。

ct机的发展和类型
CT的检查范围有头部、胸部、腹、脊柱、四肢、骨骼、血管三维重建成像、CTA(CT血管成像)、甲状腺疾病以及其他疾病,那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CT机的发展和类型。

第一代CT机采取旋转/平移方式(rotate/translate mode)进行扫描和收集信息。首先X线管和相对应的探测器作第一次同步平行移动。然后,环绕患者旋转1度并准备第二次扫描。周而复始,直到在180度范围内完成全部数据采集。由于采用笔形X线束和只有1-2个探测器,所采数据少,因而每扫一层所需时间长,图像质量差。

第二代CT机是在第一代CT的基础上发展而来。X线束改为扇形,探测器增多至30个,扩大了扫描范围,增多了采集的数据。因此,旋转角度由1o增至23o,缩短了扫描时间,图像质量有所提高,但仍不能完全避免患者生理运动所引起的伪影(Artifact)

第三代CT机的主要特点是控测器激增至300-800个,并与相对的X线管只作旋转运动(rotate/rotate mode)。因此,能收集较多的数据,扫描时间在5s以内,使伪影大为减少,图像质量明显提高。

第四代CT机的特点是控测器进一步增加,高达1000-2400个并环状排列而固定不动,只有X线管围绕患者旋转,即旋转/固定式(rotate/stationary mode)。它和第三代机的扫描切层都薄,扫描速度都快,图像质量都高。

第五代CT特点是扫描时间缩短到50ms,因而解决了心脏扫描。其中主要结构是一个电子枪,所产生的电子束(Electron beam)射向一个环形钨靶,环形排列的探测器收集信息。

希望上述的介绍让你了解到Ct机的发展和类型,如果想了解其他医疗器械的知识,可以到东方医疗器械网查询。

CT机功能结构
 CT机控制台简介

1) 控制台包含那些板件,每个板件的功能是什么   答,rear cn1板,O2主机与外部设备的接口,如键盘,鼠标,TGP,PDU   Rear cn2板,O2主机与显示器的接口   NPRIF板,从控制台PCI总线上读取原始数据缓存,传送到重建系统的内部总线   NPRM板,进行原始数据的重建以及子板的和接口板的管理   NPRS板,包含扩展DSP,加速重建的速度,需成对出现   DASINF,接受从光缆传送的原始数据,将其转换为并行数据,校验,修正   DBPCI,缓存从DASINF传送的并行数据,到指定的数量后传到PCI上   2) 安全回路包含什么内容   答,配置应用程序,控制台与其它单元如机架,高压系统的通讯,一切正常后电源分配柜PDU接触吸合,系统进入初始状态。   3) 控制台的测试程序包含那些内容,详细写明测试过程   答,包含Interactive test和offscan test.互动测试中包含有显示器的测试,键盘测试,音频测试,工作站默认测试,离线测试包含有NPR,DBPCI的测试。   4) 开机自检包含那些内容   答,包含有HINV,SYSTEM DISK,SERIAL EXPANSION UNIT,CDROM,CAMERA,RAW DATA DISK   Optional image disk,optional mod,NPR,DBPCI  
CT机机架单元和扫描床   1) 机架静止单元包含哪些部件,功能是什么?   答;TGP;接受从OC传来的信号并将其控制信号发送给扫描床,静止机械部分和旋转机械部分   PS1;给TGP和SUB板提供+5V,+12V,-12V电压   PS2;给TGP和SUB板提供24V电压   FCV/RCV;前盖板/后盖板分别连接显示器,轻触传感器,安全开关,话筒   DISPLAY板;显示床的位置,高度及机架角度   XDISP板小显示屏,显示计钟   GANTRY开关;控制床板升降/进出,打角度,开关定位灯   SUB板;控制机架打角度电路,床升降和伺服驱动,控制机架外壳开关   2) 机架运动单元包含哪些部件,每个部件的功能是什么?   答;球管,发射X射线   高压发生器,给球管提供120KV的高压,还有给球管提供灯丝加热电压   3) 机架旋转单元包含哪些部件,每个部件的功能是什么?   答;数据采集系统;COLLIMATOR准直器层厚控制在2,3,5,7,10mm   Motor driver;驱动准直器里的步进马达   Encode;给OGP板反馈曾后的位置   Photo sensor;1mm位置检测传感器   Temp cont;控制探测器的温度   Dtrf;将从DDP传输来的采集信号进行错误效验,接受的并行数据转化为串行数据   RF;将串行数据转化为射频信号   OGP板是机架旋转部分的微处理器,控制高压曝光的起止,DAS数据传输的同步控制,层后控制,扫描的控制,定位灯,球管的冷却风扇,油泵电源控制   4) 扫描床单元包含那些部件,每个部件的功能是什么?   答;TABLE板;是TGP与扫描床部分的接口板   TABLE CONN;是table板与轻触传感器,床位置传感器锁定开关等接口板,这个板件只起连接作用   Hydraulic system控制床板升降,机架打角度   Latch sensors;用来锁定放开床板   Step motor driver 床板进出驱动   SW P L给驱动板供24V电压   5) 层厚控制单元包含哪些部件,每个部件的功能是什么?   答;改变准直器的缝隙是OC操作台发送命令给TGP;TGP发送给OGP;OGP将相应脉冲信号发送给步进马达,步进马达再相应的控制准直器缝隙。同时与步进马达同步的ENODE马达将缝隙的位置反馈给OGP;OGP检测此信号是否正确,然后再经过TGP传回OC   6) 数据的采集和传输包含哪些部件,每个部件的功能是什么?   DETECTOR——探测器;将射线的强弱信号转化为电流信号   TEMP CONT----探测器温度控制板,把探测器的温度控制在34度以下   CIF----DAS接口板,控制数据的采集时序   CAM----DAS的A/D转换,放大电流信号   DDP---DAS的数据补偿及修正   DTRF----DAS的电信号转化为光信号,并缓存   Transmitter----射频信号的发射器   Receiver---射频信号的接收器   7) 机架的测试程序有哪些,每个测试的目的是什么,详细写明测试过程   机架的测试程序总的可以分为高压发生器的测试,DAS采集的测试,机架旋转的测试三大部分   测试在诊断的离线扫面里的所有测试   8) 滑环有几道环,每个环的功能什么   9) 机架部分包含哪些控制系统,每个控制系统包含哪些部件,每个部件的功能是什么   答;高压千伏控制系统 灯丝电流控制系统 球管阳极转速控制系统 机架旋转速度控制系统 机架位置控制系统 机架倾斜位置控制系统 射线层厚控制系统 探测器温度控制系统。功能不太熟悉了   10)机架的倾斜角度是如何控制的   答;在机架的控制面板上找Gantry tilt,信号传给TGP中的TP床控制处理器控制机架的角度,利用的是液压系统原理,机架的前后倾斜是利用换向阀实现的。   11)什么是互锁功能,目的是什么   12)如何设置床的高低初始位置和水平初始位置   答;在机架的控制面板上找Table up/down,它也是利用了液压系统控制床的高低,但是水平初始位置利用床板下面的电机实现控制的   CT机高压系统简介     1) 高压系统包含哪些单元,每个单元包含哪些部件,每个部件的功能是什么   答;高压系统包含两大部分,球管和高压发生器   球管包含阴极和阳极,阴极有灯丝和聚射罩,灯丝是发射电子的,聚射罩是把   阴极发射的电子聚集在阳极上。阳极有靶面和铜体,阳极罩吸收二次电子和散射线,阳极柄是散热的,玻璃圈连接阳极铜体和玻璃壳,玻璃壳支持阴阳极,保持真空度   高压发生器由AC/DC盒,POWER盒,辅助盒三部分组成   AC/DC盒包含AC/DC板实现交直流转化,EMC板滤波抗干扰   POWER盒包含逆变器实现直流变交流,高压变频   HV TANK/KV测量实现整流升压,提高灯丝加热电压   KV控制,控制GATE板的触发信号,测量将反馈信号反馈给KV控制板   辅助盒包含有HEATER实现灯丝加热,LVPS给KV控制板,HEATER板和ROTATION供电   ROTATION板实现球管阳极靶面达到指定转速   2) KV,MA的控制是如何实现的   答;当OGP发送曝光指令时,KV板分别给HEATER逆变和高压逆变IGBT发送触发,指令,这时OGP以控制旋阳达到指定转速,使高压油箱启高压,同时KV控制板取样KV,MA值,将其调整到校准范围内。若KV,MA值偏差太大,KV控制板识别不到时,KV控制板给OGP发送过压过流信号   3) 旋转阳极的控制是如何实现的   答;当OGP发送曝光指令时,KV控制板先控制旋阳板将球管的阳极靶面驱动到指定的转速,之后在通过旋阳板将反馈信号反馈给KV控制板   4) 高压测试程序包含哪些内容,每个测试程序的目的是什么   答;高压测试包含;清除灯丝老化参数,高压发生器的故障上传,下载,故障信息的清除,KV测试,旋转阳极的测试,灯丝的测试,逆变驱动板的测试,逆变器的测试,冷高压的测试   5) 详细写明高压测试程序的测试过程和注意事项   答,逆变驱动板的测试需要将AC/DC板上的输入断开   逆变器的测试需要将油箱短路   冷高压测试需要拔出油箱上的两根高压电缆   6) 球管经常出现的故障有哪些   答;打火,高压油的绝缘性降低,油冷系统密封不好空气进入   旋阳不启动,轴承过热变形转速下降卡死   电流过载,金属蒸发导致真空度下降   灯丝烧断   过热过压保护,球管内的温度过高绝缘油压力过大时,过热过压保护开关起作用   7) 球管更换的过程是什么,需要做什么校准。   答,安装好球馆后需要更新Tube usage和Tube spits   Service—updata system log—tube usage/tube spits—creat更新球管日期和球管打火清零,然后再做空气和水膜校准service—calibration—service calibration/CT NUMBER ADJUST  

CT机品牌
GE、西门子、飞利浦、东芝四大进口品牌CT选哪个?

国产CT有什么好推荐的品牌?

各厂家对学术和技术支持的力度怎么样?

关注器械百科CT品牌专题。
CT机价格
 螺旋ct机价格 医用ct机价格 东软ct机价格 64排ct机价格 东芝ct机价格 西门子ct机价格 ct机的价格表
国产CT机
国产CT机价格,国产医用ct机价格,国产CT机大全,国产CT机排行榜,国产CT机热门品牌
进口CT机
 进口CT机价格,进口CT机大全,进口CT机排行榜,进口CT机热门品牌
CT机保养与维护
      CT装置是由X线、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部分等组成。是一种先进、精密的大型医疗设备,它给医学影像诊断学注入了新的生命。因此,正确使用CT机,精心维护与保养,提高机器的运转效率,是极其重要的。
      CT装置的维护不同于一般小型医疗设备,它严格要求定期的检修及校对,而绝不能发生故障后再检修。所以每月至少要有一天作为专门检修日。其次,操作人员必须坚持记录运行日记,包括每天开机时间,停机时间、图像成像情况、异常现象等。维修时记录维修记录,包括日常检修记录和故障排除记录,主要记录重点是:故障现象、分析判断、检修过程、故障原因、排除方法,以及停机时间,以此作为机器运行档案。        CT机对电源供应、环境温度、温度、防止净化等均有较高的要求,这些因素的好坏,是关系到机器寿命的重要因素。    一.稳定电源     CT机的电源最好用专线、专用变压器,避免与电源电压变化大的负载共用,以防发停电给机器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害。CT机中的磁盘驱动系统,对电源频率十分敏感,当电源频率波动超大时,转速便会下降,造成读写数据的错误,严重时将使速度保护而停止工作。由于机器的保护系统较多,所以电源电压的忽高忽低都会使机器处在保护状态下。无法正常工作。    二.环境温度、湿度     1、恒温恒湿:CT机对环境温度、湿度的要求,特别是计算机房的要求是有严格规定:温度要保持在18~22摄式度,温度控制在60%左右,但不超过70%为宜,湿度过小,会导致某些材料及结构的几何变形和性能变化,特别是磁盘机,湿度过小会导致盘面变形,过大又会使磁胶变质,磁层脱落,影响其使用寿命。因此,作为一名CT工作人员,一定要懂得正确、合理控制温度、湿度。     2、防潮保干:CT机位于过高湿度时,空气中的水份因达临界温度即凝结并附着于电气无件上,导致电气性能改变,一旦精密机械表面因长期受潮而生锈会降低精密度,甚至引起X线高压放电或击穿。    三.防尘净化           防尘是电气设备的共同 要求。由于静电感应可使灰尘附着于器件表面,影响散热而改变电气设备性能。CT机对防尘要求更高,例如:磁盘机是CT装置中贮存操作软件和图象数据的大容量贮存设备,每个盘片存放较多信息,贮存密度也较高。磁盘读写工作时,盘片较高速度旋转,磁头与盘面只保持几个间隙。当磁盘或磁头附着灰尘时,不但会影响正常读写信息,而且可能发生盘面与磁头磨擦,导致盘面划伤,损坏磁头。因引,CT机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清洁环境,并经常保持清洁。严格防尘,以防污染。       庞大而复杂的CT装置,有许多原因可引起机器故障,但主要的因素有主客观两方面:       主观因素:CT机中设有严密的自动保护系统,从理论上讲,不会由于错误操作而产生故障,但实际上往往一些严重的操作不当也会造成故障,较常见的是:不按计算机或磁盘机的正常开停机程序操作;频繁地快速开停机;过重地敲击键盘、按纽、开关;插取软盘、装御磁带和更换磁盘不当;X线球管未经预热或更换新球管后未经训管直接加高压等。     客观因素:CT机常使用阵列处理,大容量磁盘机和先进的检测器等,而这些设备对环境有相当高的要求,因此,一个可靠的、性能良好的空调设备常常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故障,相反,大范围的或频繁的温度、湿度变化,是产生故障的重要原因之一。空气中过多的灰尘对磁盘机有严重的威胁,甚至造成损坏。同时,也对插极极易形成氧化,进而导致接触不良。一个恒温、恒温的净化环境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电源电压和频率的不稳定,是导致CT故障的又一个重要因素,它常常导致机器不能正常工作。突然停电对CT各部件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尽管计算机中一般均有停电保护,但对某些设备均有一定的正常运行程序。突然停电将很可能划伤磁盘或破坏软件等。         CT机这一复杂、精密的医疗设备,由于使用不当或机件耗损发生一些故障,是难免现象,机器在长期的运转中,会出现磨损、消耗和性能减退等,从而引起局部或全部电路发生故障,影响正常使用,故障大多由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就要我们必须熟悉设备正常工作进行的一切情况,一旦出现异常,便能迅速作出判断,及时处理故障,提高工作效率。
CT机采集故障分析与维修
    CT图像数据采集部分(简称DAS)是CT重要部分,最常见的故障是产生圈状伪影,在缺乏图纸资料或维修测试程序时,查找故障有一定困难,本文就实际查找过程介绍一些可用方法,并进行讨论。
  故障现象一: 压下曝光键时,CT不曝光,且提示CHEEKACQSCANERROR,意思是检查数据采集扫描出错。   故障分析与排除: 一般CT主控计算机及应用程序在曝光前要对扫描和数据采集及高压X线、图像处理计算机各部分进行必要的检测,只有上述各部分都准备就绪,才允许进行X线曝光和采集。本例即是在这个阶段出错。为区分故障范围,在没有维修测试程序(密码过期、无法进入)的情况下,先退出应用程序,进入高压调试程序,进行无采集和图像处理的X线曝光,一切正常。表明高压和x线产生部分与故障无关。考虑该CT有一个配置设定程序,可以单独关闭或开启某个功能或部件,进入该程序,将对数据采集通道进行检测的功能关闭(有部分CT没有这个检测步骤,则可免去),再回到应用程序,进行曝光,CT可以曝光。扫出的正常图像上还叠加一个外径约为192毫米(宽度为4毫米的白色圆圈)。一般来说,这是一个简单的数据采集通道伪影故障。若有维修测试软件,可以很快测出是哪一部分通道问题。   根据结构原理和维修经验来排除故障的方法。 大多数CT的DAS部分原理基本相同:通常由500—700个探测器(也叫检测器),加上500—700数据采集通道,包括数据接收,AD转换(模数转换)、数据采样、缓冲,最后经数据并一串转换后送给图像处理计算机进行处理并存储。不少CT采用16个数据通道为一组,把数据前置放大,接收取样,直至模数转换等电路集中在一块电路板上,(早期的CT模数转换电路独立出来)。对于CT的FOV(扫描野)为500毫米时,500个通道共需32块电路板简称通道板用来采集数据;当放大倍数为l时,每个通道对应1毫米的图像像束,CT扫描旋转一圈,采集到全部数据构成FOV为500毫米的CT断层图像。   从上述原理不难看出,当DAS中对应某一个通道的某环节(如探测器、放大器、模数转换、电缆等)如果出错,则至少会产生一个宽度为1毫米的白色或黑色的环状伪影。同理,如果某个通道板公共部分(如电源出错)则可能产生宽度为8—16毫米的圈状伪影;如其它公共部分如母板,并串转换电路出问题,则有可能出现图像传输错误而不仅仅是环状伪影。根据上述原理,在没有维修测试软件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利用CT伪影图像(包括断层像和定位像)中伪影的大小和所处的位置来查找故障。本例故障现象中,伪影圆圈外直径为192毫米,则半径为96毫米,以每块电路板16个通道,对应16毫米图像(放大倍数为1)来说,则该伪影对应的通道电路板应为中心往外数第六块及其相关电路,且左右两边都有可能。为判定是由左边或右边的通道板,采用扫描TOP像(定位片)方法从图像上的直条状伪影所处的位置来判定;当球管处于右侧90度时,扫出的定位图像在中心上方出现直长条伪影;当球管位于下方180度时,扫出的定位图像在中心往右约90毫米处出现长条状伪影:根据这两个图像,判定该伪影是由中心往右第六块通道板(右边数过来第十二块板)或相关电路出错。为进一步确认,分别断开第十一块、第十三块、第二十三块、(即中心往右第七块、第五块,中心往左第六块)通道板的信号输出电缆,再扫描断层像分别出现直径约220毫米、160毫米、190毫米的宽度为16毫米的圆圈伪影。扫定位像时,当断开第二十三块板上电缆时,伪影出现在另一方向。上述结果证明判定基本正确。但在实际排除时,将第十二块板用好板替换后,伪影仍然存在!接下来有两种可能,一是查找与该板前面相关的电缆,电源以及探测器本身,二是该板后面的母板及相关电缆电路。考虑到电缆及探测器损坏可能性较小,则先查后面的母板。   经观察发现,本机32块通道板数据进出和电源供给都经过三块母板(不同CT母板数据不一样,每块母板接11块通道板),其中第一块母板上四盏红灯中有两盏不亮,标示是+18V和—7V,其余两块母板四盏全亮。关机,取下该母板,发现该板上F3(5A)保险丝已断,该保险丝是+18V和一7V直流电源的负载保险丝。在用万用表检测板上没有明显短路现象的前提下,换上一个5A保险丝再开机通电试验,红灯一亮又灭,这表明电源基本正常,负载有短路现象。断电后测+18V端子对地电阻为零n,说明确实负载有短路现象。由于+18V是提供给通道板用的,采用一边逐个断开第一至第十一通道板与母板联接的电缆,一边同时测量电阻,发现第九块通道板上有短路现象,将第九块板用好板代替后,重新开机,经校正后CT正常。   在故障板上经检查发现+18V电源滤波电容击穿,将其取下后,短路消失,重新装上使用,一切正常。讨论:本例故障查找思路对头,但查出的通道板与原理分析定位不是同一块板,回顾一下查找过程并无不妥。将电路图找出分析,发现该机母板上18V电源这一组电缆是三块母板并联,也就是说第一块母板的18V负载有短路,不仅造成第一至第十一块板全部工作不正常,也同时可能影响到第二块母板上的边上第十二块通道板的采集,把原先扫的定位像重新调出来观察,也发现距中心96毫米以上(右)的图像全部不正常。这给我们一个重要提示,圆圈状伪影虽然可以帮助定位故障所在,但同时也要考虑与其相关联的因素,否则就有可能走弯路。若按原来思路,下一步要更换第十二块板、对应的信号电缆和检测器模块,有可能事倍功半。   故障现象二; 上述故障排除后不久,又发生一次现象相同的故障,同样提示,通道检查出错,不能曝光。   故障分析与排除: 先取消了通道检测功能,然后分别做定位和断层曝光,扫出的断层图像是直径120毫米的一个白色大圆,中间有几个密度不同的黑、白小圆,定位图像是对应这些圆圈的黑白长条。考虑到是大面积的圆圈,而不是单独的圆圈,分析这是由不只一块以上通道板的公共部分出错造成。打开机架盖,观察到中间11块通道板的母板上+IOV电源红灯不亮,断电后,测试+lOV对地电阻与另外两组相比差别很大,但并没有短路击穿现象,保险丝电阻也没断。取下这块母板观察,发现板上不少地方粘有黑色的炭粉,此现象,前次故障也有发生。用万用表测示没有明显短路现象。将所有炭粉清扫干净后,装回CT,再测电阻,已恢复正常。开机通电+lOV正常,扫描图像也恢复正常。   分析讨论:两例故障现象基本相同,查出最后的故障原因都不同,第一次是由不对应位置通道放大板上+18V电容击穿造成。第二次则仅仅是母板上由于炭粉粘附形成的局部异常造成。   维修总结:圆圈状伪影主要是由于通道板故障造成,其伪影的大小和位置与故障原因有对应关系,但也要考虑到相互关联的公共电路之间的影响。   另外,此类机器定期预防维护对电路板进行清扫十分必要。实践中发现,采用滑环的螺旋CT使用数年后,机架内所有物体表面都粘有因滑环与炭刷摩擦而产生的炭粉;而电路板的某些地方,由于冷却风扇的吹风效应,造成局部粘附大量炭粉,一旦天气潮湿,就会形成某种短路效应,导致负载过重电源失效引起CT故障(两次故障都在连续阴雨天气发生)。我们随后立即采取措施,对第三块母板进行电阻测试,+18V、+1OV电源对地、电阻明显偏小,取下来清扫炭粉后装回,电阻值恢复正常,从而避免了再次发生电源故障的情况。